2月份,天津银监局一口气公布了15张罚单,张张罚单都指向平安银行支行,原因皆为分行员工私自销售理财产品。
根据银监局处罚信息显示,平安银行天津红桥支行、天津技术产业园区支行分别被处罚50万元、20万元。作为始作俑的平安银行13名员工也将分别被处以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或警告等。
平安银行业务员挂羊头卖狗肉的事件曾经也屡屡上演。
“春风吹又生”的飞单
2016年平安银行6家分行被查处8起“私售事件”,涉及金额超过1000万元,涉及人数10人,有8人收到平安银行的红牌处罚。这查处的10人中,7人辞退,1人为警告(并处经济处分1万元)、1人为记过(并处经济处分2万元),1人为书面批评。
2015年12月某分行营业部零售负责人在大额出款排查中,发现某社区支行店长杨某进行了50万额度的产品私售行为。最终,平安银行对杨某出示红牌,给予辞退处分并处13000元经济处罚。
另外一名金姓的支行理财经理在等待离职期间向客户营销拟入职的某第三方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被支行运营经理发现并逐级上报,查其管户范围内有8名客户累计转出32笔共236.6万元资金,被予以红牌处分,并予“辞退”处分。
飞单事件也在其他银行广泛存在。2015年6月,媒体曝光了一件发生在广发银行身上总价值767万元的“飞单”事件:2014年,市民黄先生在民生银行厦门分行的一个支行遭遇“飞单”;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前不久刚刚处置了一个“飞单”的理财顾问;市民谭先生因为“飞单”,在光大银行珠海分行损失了3000多万元……此外,媒体也曝光了工商银行的飞单事件。
2015年在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的“飞单”事件背景下,第一财经日报题为“华融普银39亿募资失踪 非法集资背后疯狂飞单”的报道进一步将“飞单”规模推上巅峰。据报道,约有来自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5000余名理财经理参与销售华融普银有限合伙基金,佣金比例高达5.5%,投资人共3000余人,募资总额将近40亿,规模之巨令人咋舌。
抵御飞单战
曾有业界人士分析,“飞单”之所以继续大量存在,主要原因在于“理财经理们”无法抵抗高倍佣金诱惑,职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漠。短短两三年之间非法金融产品给与理财经理的佣金就不断破表,从濮某某案披露的1.68%,上升到华融普银案某理财经理介绍的5.5%。相对于理财经理销售本行正规发行产品仅能获取的万分之几的佣金,理财经理心动了也行动了。
平安银行自己总结出私售事件的四大特征。1)高发地区仍以金融化程度高、金融业态竞争激烈的地区为主;2)人员涉及支行长、主管、理财经理,需进一步加强基层团队的飞单防控,特别是对离职、拟离职人员的防控;3)私售产品涉及私募基金、信托、三方理财、P2P等各种形态;4)客户投诉和监管转办的私售事件引致较大声誉风险,需提升风险辨析能力,强化风险检测效力。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也曾要求,凡是新发现的私售,一律追究相关支行行长的责任。2017年平安银行将继续严厉打击私售飞单,落实“自清行动”的动作。
银行业飞单现象也早引起了监管注意。银监会近两年推出“双录”措施,银行从业人员销售理财产品或代理其他机构销售产品时,同期进行录音录像,确保销售人员按程序、按规定介绍产品,以便购买者更清楚地了解产品的性质和自身享有的权利、承担的责任和风险。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2016年年底,有条件的、主要的商业银行,要全面推行“双录”这项工作。
某银行上海分行员工称,在”双录“环境下,银行有专职员工对理财销售”双录“进行定期检查。“即使某些客户经理避开‘双录’环境,购买理财产品时也需要在柜台划账,柜台工作人员会做风险提示并记录。但如果客户经理和某个客户实在很熟,直接在不受监控区域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在这个阶段就难以排查出异常情况”。
据澎湃新闻报道,对于“飞单”,还有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就是银行与银行之间对可疑员工的交叉检查。上海银监局原局长廖岷曾介绍,因为银行员工私售“飞单”时,其账户并不会开立在本行,都是开在其他行,所以银行自己无法检查。上海银监局曾经让各家银行上报有异常行为的员工名单,交与其他银行交叉检查,最终查出一批银行员工与第三方理财公司有定期资金往来,相当于收取定期佣金,最终予以开除处罚。
本文由香港保险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y51888.com/27225.html